鋰離子電池的特殊性復雜性:不同標準呈現不同的安全與質量表現
來源: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 BEST Lab
鋰離子電池作為電力元件引入電力系統,其安全隱患是固有的。
用嚴格的標準去定義它、約束它,額定值、工作參數的設定以讓電池運行在舒適區間為原則,同時能扛住倍率、濫用等質量與安全的壓力測試,能夠全面滿足標準型式試驗要求,是為可知。
依據標準要求、供需雙方技術約定和全環節嚴格檢驗去管控約束電池的設計、制造和供貨品控,最終投運的系統能按照標準方法在標準認定以及雙方技術約定的電池工作參數條件下達到承諾值,是為可信。
用高可靠性的電池集成、系統防護去監測它、管控它,筑牢最后的防線,是為可控。
可知是源,可信是魂,可控是本。
據外媒報道,美國公用事業廠商亞利桑那州公共服務公司(APS)日前宣布,已經完成該公司對發生在McMicken變電站的電池儲能系統起火爆炸事件的調查和研究。而發生在去年4月的這一令人關注的事件讓用戶對于電池儲能系統安全性感到擔憂。
研究報告還總結了截至McMicken事故發生時,在電池安全方面已經進行的相關研究,發布的標準以及法規,如下表所示。
國外這么多安全研究、標準法規依然抑制不住隱患的爆發,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從根上足夠重視鋰離子電池的特殊性復雜性,沒有充分意識到電力系統語境下對于電力元件的安全要求,冒煙可能都接受不了,又何況是不起火不爆炸的底線呢。
不同的標準會得到不同的電池質量與安全檢驗結果,這就是鋰離子電池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電力儲能大規模集中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應遵循最嚴格的安全和質量標準,把電池額定參數設定在舒適區,認真做好供貨品控,方能清源、鑄魂、正本,做到可知、可信、可控,于此,不走彎路、占領先機。